二OO三年七月十二日Radarsat-1雷达卫星监测淮河中游洪涝灾情监测报告

2003-07-15 08:35
2003年7月12日利用加拿大Radarsat-1卫星 (格林威治时间10时18分,北京时间18时18分过境,空间分辩率25米)ScanSAR300km宽幅模式雷达图像对淮河中游西起河南省淮滨东至安徽省蚌埠市的洪涝灾情进行监测。

根据相关水文站观测,卫星过境时淮河干流王家坝水位28.69米,寿县正阳关水位26.80米,蚌埠吴家渡水位21.73米,颍河阜阳闸上水位30.57米。从遥感图像可以看到淮河干流水位仍然居高不下,河面宽阔。至卫星监测时为止,除少数堤段有漫溢、沿淮多个按调度预案先后运用的行蓄洪区以外,淮河干流大堤未发生大规模自然溃决。但由于干流、支流的大堤已经长时间浸泡,尤其是有相当多的堤段外洪内涝、两面临水、交通困难,应是防汛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后续的防守中需要格外关注。

由于近日王家坝第二次开启,再次向蒙洼蓄洪区分洪,本次监测图像上反映的该区内蓄水水体与7月7日6时遥感监测到的情况比较明显扩大,整个蓄洪区水体呈充盈状,但庄台和主要道路仍清晰可辨。新近启用的位于颍上县的邱家湖行洪区已被水体充满。霍邱县的城东湖蓄洪区湖面面积显著向南扩大。位于怀远县境内的荆山湖行洪区(7日上午11时25分正式启用)经过多日持续运用,水体面积已较7月7日监测时明显扩大,水体范围已充满整个湖区范围(监测成果图上的红色部分)。

从本次监测图像反映的情况看,由于淮河干流水位仍然居高不下,支流洪水汇集下泻受到阻碍,沿淮河两岸及支流内涝(监测成果图上的蓝色部分)仍然严重,但与前期监测情况比较,内涝的位置已经开始呈现由支流上游向淮河干流周边集中的趋势。目前内涝严重的地方主要有:颍河支流泉河、小润河、西淝河、泥河、涡河、淝河、独山河、新河、小淠河、汲河、白露河和洪河等支流两侧,花家湖、高塘湖和瓦埠湖周边内涝积水面积较大,情况相对较严重,这些地方田野积水、村庄被水围困呈岛状分布,应是人员财产疏散与救援的重点。

本次监测范围涉及安徽省20个县市、河南省4个县市的全部或部分区域。各县市受淹和内涝面积统计已发往国家防总办公室,并通过国家遥感中心发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