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 说 雨 点 儿

2007-09-18 08:26
雨,从天上降落大地,一点一滴十分自然。而人们却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杜甫赞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秋瑾则慨叹“秋风秋雨愁煞人”。今天,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小小的雨点儿也确实有一些令人感兴趣的方面。

  水汽在高空云腾致雨的过程中,不可能像现代化工业生产那样,制造出规格相同的产品;在降落的一路上,还有数不清的碰撞、并合,因此雨点儿的个头不是一般大小的。据科学家们的测定,最大的雨点直径可以达到6毫米左右,而一般的则在1~4毫米之间。那种不能形成雨丝、下降时随气流飘动的毛毛雨,直径往往只在0.1~0.5毫米之间,真叫细啊。

  说到雨点儿的形态,更会使许多人大吃一惊。它们既不像漫画大师们笔下的“圆头尖尾式”,也难得是一颗颗滴溜滚圆的水珠。由于空气的层层阻挠冲击,雨点儿要么像一只只圆馒头,要么像一只顶上空空的帽子,甚至是开了“天窗”漏了顶的帽子。这些个怪异形态的雨点儿时刻在运动变化之中,稍纵即逝,所以一般人的肉眼是无法见到和看清的。但是,科学家们经过努力,终于用摄影机捕捉到了它们的尊容。

  雨点儿从天而降,速度并没有快到惊人的程度。比如,有一粒黄豆从2000米高度的天空自由落下,如果在真空里,到达地面时速度会有200米每秒,相当于快速行驶火车速度的10倍,撞击到物体上,其威力真不亚于一粒飞速而来的子弹。而在空气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空气的阻力随豆粒的速度的增大而迅速增强,阻力和重力终于会达到某种平衡,豆粒只作匀速运动。雨点儿也是这般情况,所以一颗6毫米直径的粗大雨点儿,只能有919厘米每秒的速度,其他小雨点儿速度更小。怪不得人们才敢于冒雨进行各种活动,而丝毫不用顾及雨点会打破自己的头。

  雨点儿来自遥远的天空,因此有许多人会认为雨水是洁净的。记得早年许多家庭的庭院里都存放着水缸,积存“天落水”,用它煮开沏茶,味道是同井水、自来水大不一样。但是雨水也不纯净。当雨水由水蒸气凝成小水珠时,必须有自己的核心,充当这个角色的,有各种燃烧的产物,各种氧化氮及盐类,甚至是花粉和尘埃。雨点儿在降落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洗净了空气而污染了自己,所以雨后天空碧蓝如洗,空气特别清新。由此可知,雨水并非一尘不染,而是成分复杂。据科学家研究,我国南方许多地区的雨水已呈酸性,酸雨不断腐蚀着建筑物,特别是文物古迹,以至伤害农作物和森林。

  说到这里,我们对司空见惯的雨点儿的性格大概又会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吧。

作者:西园